参加日语教师资格证面试前,我做了大量准备,但真正走进考场时还是有些紧张。这里分享我的完整经历,希望能帮大家提前熟悉流程,减少临场慌乱。
当天我提前约30分钟抵达考点,校门口已经有不少考生排队。工作人员核对证件后,引导我们到候场室。候场室是间宽敞的教室,墙上挂着“严肃考试纪律”的标语,桌上摆着存包柜。完成信息登记和物品存放后,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旁边考生小声讨论着“抽到语法题怎么办”,我翻了翻口袋里的小抄(其实是自己整理的高频考点),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
大约10分钟后,监考老师开始按顺序叫号。我是第8个,跟着老师走到抽题室。抽题机是台带触摸屏的电脑,输入准考证号后,屏幕跳出“请抽取题目”的提示。点击确认键,题目很快生成——是词汇辨析题,要求讲解「必ず・ぜひ・きっと」的区别,附带3个例句。抽题纸到手时,我手心都冒汗了,但看到题目是自己重点复习过的内容,瞬间安心不少。
拿着抽题纸到备课室,桌上有草稿纸和铅笔。20分钟备课时间看似充裕,实则需要高效规划。我先确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三个副词的语义差异及使用场景;接着设计教学步骤:导入(用生活例句对比)→ 讲解(词性、汉语对应、语境差异)→ 练习(填空+造句)→ 总结。中间还预留了互动环节,比如提问“如果说‘明天一定来’,用哪个词更合适?”。写教案时,我特意标注了板书结构:主标题居中,三个词汇分三栏,重点用红笔圈出(不过备课室没有彩笔,只能用文字标注)。
根据我的观察和考友分享,日语教资面试抽题主要集中在四大类型,掌握这些能让备考更有针对性。
1. 词汇辨析题:常见如「ほとんど・ほぼ」「たぶん・おそらく」等近义副词、形容词辨析。这类题目需重点讲解语义差异(如「ぜひ」强调说话人意愿,「きっと」侧重推测)、搭配习惯(「必ず」常与「~てください」连用)和使用场景(正式/口语)。
2. 语法讲解题:高频考点包括「てある・ておく・てみる」的功能区别、授受动词(「あげる・もらう・くれる」)的人称指向、尊他/自谦表达(「いらっしゃる」vs「伺う」)等。备考时需理清每个语法点的逻辑链,比如「てある」表示动作结果的持续,「ておく」表示提前准备,可用“窗户开着(てある)”和“提前开窗(ておく)”的例子帮助理解。
3. 阅读分析题:通常给出一篇300字左右的日语短文,要求设计阅读课流程。关键是抓住文章主旨、细节信息(时间/地点/人物)和语言点(如复合助词「によって」、被动表达),设计“速读找主旨→精读抓细节→语言点讲解”的分层教学。
4. 作文指导题:可能要求讲解“如何写日记”“介绍家乡”等常见文体。需强调写作结构(开头→主体→结尾)、常用句型(「~について」「私は~と思う」)和注意事项(时态一致、敬体选择)。
备课结束后,我拿着资料走到面试教室门口,听到里面传来考生的试讲声。等了5分钟,老师叫我进去。教室前方有块黑板,三位考官坐在课桌后,中间是主考官,左右两位分别记录。我鞠躬问好:“お疲れ様です。”递上准考证和备课纸,主考官点头示意开始。
结构化问答环节,老师问了两个问题:“如果学生上课频繁用翻译软件,你会怎么处理?”“如何设计日语课堂的互动活动?”个问题我从“引导正确使用工具”“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学习兴趣”三方面回答;第二个问题举了“情景对话角色扮演”“单词接龙比赛”的例子。回答时我尽量用简洁的日语,避免卡壳。
试讲环节全程用日语。我先在黑板上写下「必ず・ぜひ・きっと」,然后说:“皆さん、「明日来る」と言う時、どの言葉を使いますか?”(同学们,说“明天来”时用哪个词?)有位“虚拟学生”(其实是想象)举手回答“きっと”,我顺势引出讲解:“「きっと」は予測ですが、「必ず」は絶対的な約束ですね。”(「きっと」是推测,「必ず」是绝对的约定)。讲到「ぜひ」时,我用了“ぜひ来てください”(请一定要来)的例句,强调说话人的强烈意愿。过程中我刻意走到“学生”中间,假装巡视,增加互动感。
可能是太紧张,写板书时把「ぜひ」的「ひ」写成了「び」。主考官提醒:“板書に間違いがありますね。”(板书有错误哦)我立刻道歉:“申し訳ありません。訂正いたします。”(非常抱歉,现在更正)然后擦掉重写。试讲结束后,问答环节老师问:“「彼はきっと来る」と「彼は必ず来る」の違いは何ですか?”(「彼はきっと来る」和「彼は必ず来る」的区别是什么?)我从“主观性”和“确定性”角度解释,老师点头表示认可。
回顾整个备考和考试过程,有四点经验特别重要,分享给正在准备的你:
1. 吃透教材,建立知识网络:面试题目虽随机,但核心知识点都来自教材。建议用“思维导图”梳理词汇、语法的关联,比如把「てある・ておく・てみる」归为“动词て形用法”大类,标注每个用法的典型例句,这样抽到题时能快速联想。
2. 每日口语练习,克服“开口恐惧”:全日文试讲对口语要求很高,很多考生平时做题没问题,但一开口就卡壳。我的方法是:每天对着镜子模拟试讲,用手机录音回放,重点纠正发音(如「は」作助词时读wa)和断句;关注日剧中的教师台词,模仿语气和节奏(比如讲解重点时放慢语速,提问时语气上扬)。
3. 模拟真实课堂,培养教师仪态:面试不仅考知识,还看教态。备考时要注意:站立姿势(抬头挺胸,避免抖腿)、眼神交流(与“学生”有互动感,不紧盯考官)、手势运用(讲解重点时用手势强调,如张开双手表示“范围广”)。我曾录下自己的模拟试讲,发现有“频繁摸头发”的小动作,后来刻意纠正,效果明显。
4. 细节把控,避免低级失误:板书错误、时间超时、证件遗漏是常见扣分项。建议备考时用计时器练习备课(严格20分钟),用白板笔模拟板书(注意字迹工整,关键内容写在黑板中上方);考前一天检查物品清单(准考证、身份证、口罩),避免因小问题影响状态。
通过面试只是拿到了日语教师的“入场券”,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备考过程中我常想:“如果我是学生,什么样的讲解能让我更快理解?”这种换位思考,不仅帮助我通过面试,更让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愿每一位备考日语教资的朋友,都能带着对语言的热爱和对教育的初心,在面试中展现的自己。毕竟,我们的目标不仅是“通过考试”,更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日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