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程建设、矿山开发等领域的持续发展,挖掘机作为核心施工设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从业者选择加入挖机操作行列,但要成为专业的操作者,仅靠"胆子大、能吃苦"远远不够。掌握设备运行原理、规范操作流程及特殊工况应对方法,才是保障作业效率与安全的关键。
要实现精准操作,首先需理清挖机的动力传递逻辑。其核心系统由动力源、液压泵、主阀及执行机构构成:
1. 动力源通常为柴油发动机,通过曲轴旋转输出机械能;
2. 液压泵作为能量转换装置,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发动机带动泵体旋转,内部柱塞/齿轮等元件持续吸入并加压液压油;
3. 主阀相当于"交通枢纽",接收来自先导手柄(或电控/直控手柄)的操作信号后,通过阀芯移动调整油路方向与流量;
4. 最终,高压液压油进入油缸、马达等执行机构,推动活塞杆伸缩或马达旋转,实现挖斗开合、大臂升降、行走转向等具体动作。
这一闭环系统的精密配合,决定了设备能否稳定输出动力。操作者理解这一原理后,可更直观判断异常动作的根源,例如小臂无力可能是液压泵磨损,回转卡顿或因主阀堵塞。
日常作业中,规范操作不仅关乎设备寿命,更直接影响人员安全。以下细节需重点关注:
环境观察与机身定位:启动前需360°扫描作业区域,明确障碍物位置(如电线、管道、堆料)。回转作业时,应预判大臂摆动范围,避免碰撞周边设施。特别注意履带方向——以铲斗挖掘方向为基准,若终传动(行走马达所在部位)正对挖掘点,易因碎石飞溅损伤马达外壳或液压软管。
接地稳定性控制:履带与地面的接触状态直接影响整机平衡。松软地面作业时,需调整履带展开宽度(部分机型支持),确保两侧履带均匀受压;斜坡作业应保持机身与坡面垂直,坡度超过15°时需辅助支腿固定。曾有案例因忽视接地检查,导致挖机在回转时侧翻,造成设备损毁与人员轻伤。
动作连贯性训练:熟练操作者的动作往往"丝滑"——大臂提升与铲斗收合同步,回转与小臂外伸配合,减少不必要的停顿。这种连贯性不仅提升效率(单位时间作业量可提升15%-20%),还能降低液压系统冲击,延长密封件寿命。
直接用铲斗冲击完整岩石是操作大忌——强冲击力会导致斗齿崩裂、大臂油缸密封失效,甚至引发液压系统压力骤升损坏主阀。正确做法分三步:
① 观察岩石纹理:天然岩石多存在层理或节理裂缝,调整机身角度使铲斗平面与裂缝方向一致(夹角不超过30°),可大幅降低切入难度;
② 渐进式破岩:将斗齿尖对准裂缝,先以小臂慢推使斗齿嵌入,再配合铲斗收合动作"撬动"岩石。若遇无可见裂缝的坚硬岩石(如花岗岩),需先用破碎锤预裂(破碎锤频率控制在400-600次/分钟),形成30-50cm深的裂痕后再行挖掘;
③ 作业后检查:重点查看斗齿磨损(齿尖磨损超过1/3需更换)、铲斗刃口是否变形,同时检测液压油金属颗粒含量(异常升高可能提示内部磨损)。
水域环境对挖机的威胁是水侵入关键部件。需严格遵守"托链轮中心以下"的水深限制(不同机型具体数值参考说明书),若水面超过此线:
- 回转支承(连接上车与下车的关键部件)的密封唇会被水压迫,导致润滑脂流失、滚道锈蚀;
- 发动机风扇高速旋转时,叶片击打水面可能产生裂纹,严重时断裂飞出;
- 电器线路的接插件遇水易氧化,引发传感器信号异常(如油温传感器误报)、控制器故障。
作业后必须执行三项维护:① 清理回转支承密封槽内的泥沙,补充高温润滑脂;② 检查风扇叶片有无变形,测试发动机舱排水孔是否通畅;③ 用兆欧表检测电器线路绝缘电阻(应≥50MΩ),必要时烘干处理。
矿山、沙场等多尘区域作业时,颗粒物会通过三条路径侵害设备:
1. 空气系统:未过滤的粉尘进入发动机气缸,会加剧活塞环与缸套磨损(磨损速率可提升3-5倍)。需每8-10小时清理空气滤芯(干式滤芯用压缩空气从内向外吹,湿式滤芯用专用清洁剂浸泡),当积灰层厚度超过2mm时必须更换。
2. 燃油系统:柴油中的杂质会堵塞喷油器小孔(孔径仅0.1-0.3mm),导致燃烧不充分、冒黑烟。添加燃油时需使用带过滤功能的加油枪(过滤精度≥10μm),每200小时检查柴油滤芯,若压差超过0.1MPa立即更换。
3. 散热系统:水箱散热片间堆积的粉尘会降低热交换效率,导致发动机水温过高(超过95℃会触发保护停机)。建议每50小时用高压水枪(压力≤3MPa)逆向冲洗水箱,冲洗时需遮挡电器部件防止进水。
此外,启动电机与发电机的碳刷腔易积灰,每150小时应用毛刷清理,避免碳粉短路引发电机烧毁。
要成为行业认可的高技能操作者,除了掌握上述知识,还需注重经验积累与细节把控:
- 记录作业日志:详细记录每日工作时长、油耗、异常现象(如异响/抖动),通过数据对比发现设备性能变化趋势;
- 参与厂家培训:定期参加设备供应商的技术讲座,了解新型液压系统(如负载敏感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如自动找平功能)的操作要点;
- 关注行业标准:熟悉《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等规范,明确操作中的"禁止项"与"必须项"。
机械行业的发展对操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单纯的"设备驱动者"转变为"设备管理者"。掌握系统的操作知识,既是保障个人职业安全的基础,也是提升行业整体作业水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