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学网 欢迎您!
课程导航

重师川师教师教育协同合作新探索:多维共建助推成渝师资高质量发展

时间: 06-22

重师川师教师教育协同合作新探索:多维共建助推成渝师资高质量发展

成渝教育协同背景下的师范院校新联动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川渝两地教育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作为西南地区教师培养的重要基地,重庆师范大学与四川师范大学近日达成关键合作——双方签署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两校从"各自发展"迈向"联动共赢"的新征程。这一举措不仅是响应区域发展需求的主动作为,更将为西南地区基础教育师量提升注入新动能。

战略合作框架的四大核心方向

此次合作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为原则,重点围绕四大领域构建深度协作体系:

其一为课程体系共建。双方将联合开发教师教育课程,覆盖教育学原理、学科教学论、教育技术应用等核心领域,通过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机制,让两校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重师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将向川师学生开放,川师的"数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也将纳入重师选修体系,真正实现优质课程跨校流动。

其二是人才培养协同。在本科生层面,两校将建立课程学分互认制度,学生可跨校修读特色课程,所获学分纳入培养方案;研究生层面则推进生源互推机制,优秀本科生可优先推荐至对方院校攻读教育硕士。这种"双校培养"模式,既能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又能促进两校教育理念的交融。

其三为学科建设联动。依托各自优势学科,两校将建立联合学科建设机制,通过导师互聘、联合培养等方式,重点支持教育学、心理学等一级学科发展,共同推进博士点申报工作。例如,重师在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积淀与川师在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优势将深度融合,形成"1+1>2"的学科发展合力。

其四是科研创新互助。双方将设立成渝教师教育专项课题,聚焦基础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政策研究等方向联合攻关,定期发布《成渝教师教育发展年度报告》,系统梳理区域教师教育发展动态。同时共建教师教育研究期刊,搭建成果传播与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

"成渝教师教育联盟"的长效运行机制

为确保合作落地见效,两校特别设立"成渝教师教育联盟"作为核心运行平台。该平台将建立三大保障机制:

一是组织协调机制。成立由两校分管副校长牵头的联盟理事会,下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研合作四个专项工作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推进合作事项落实。

二是资源共享机制。共建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库,整合两校优质课件、教学案例、微课视频等资源;共享师资培训基地,涵盖职前培养、入职培训、职后提升全阶段,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全周期支持。

三是成果推广机制。每年轮流主办"成渝教师教育协同发展高峰论坛",邀请基础教育领域专家、一线参与,分享合作成果与实践经验;通过联盟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合作动态与研究成果,扩大区域影响力。

双校负责人:合作是使命更是机遇

对于此次合作,两校负责人均表示这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重庆师范大学校长孟东方指出:"作为师范院校,我们肩负着为基础教育输送优质师资的使命。此次与川师的深度合作,既是主动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发挥各自特色优势、实现共赢发展的关键契机。未来我们将聚焦合作细节,推动各项措施落地生根,切实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则强调:"两校在教师教育领域各有特色——重师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积累深厚,川师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上成果丰硕。通过协同创新,我们不仅能打造跨区域师范院校合作的典范,更能构建覆盖‘培养-培训-研究’的全链条教师教育体系,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对成渝教育发展的深远意义

此次重师与川师的教师教育协同合作,具有多维度的示范价值。从区域发展层面看,它打破了传统的校际壁垒,为川渝高校教育协同提供了可复制的"师范样本";从教师培养层面看,通过资源共享与机制创新,将有效提升师资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基础教育层面看,高质量的师资供给将直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助力区域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可以预见,随着合作的深入推进,"成渝教师教育联盟"将成为西南地区教师教育的重要品牌,重师与川师也将以更紧密的协作姿态,共同书写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0.051012s